兒童心理研究所臨床心理學家Rachel Busman說:「自言自語本質上是我們內心的獨白」,就心理學上來說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內心獨白,只不過孩子天真不受抑制,很自然在自言自語時呈現出內心的獨白。
從學生時代,我就很喜歡享受獨處的樂趣:一個人看電影、聽音樂會,不擔心身邊的人嗜好不同而打盹;一個人逛街採買,速度極快,不用花費雙倍時間瞎逛;現在也喜歡一個人吃飯,尋一家中意的餐廳,在客人不多的時段,品嘗食物與環境的美好…
或許就是喜歡享受內心的獨白吧!
近十年來,經常在海外旅行,一年五、六次很基本。經常出國旅行,身旁總是不乏好伴,國外自由行有諸多樂趣,但也可能出現一些麻煩事,此時身邊有一群好朋友,能充分體現「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」的情誼,也可避免孤立無援的窘境。
然而,「我喜歡有個人,更喜歡一個人」...
由於獨自一人旅行的機會不是太多,也因此格外珍惜。
一個人搭車、一個人用餐、到語言不通的國度、住陌生的單人房……
尤其我怕吵,不住背包客棧、不刻意與人交流,常會選擇避開人群,進入山林或鄉間,似乎很容易陷入極度孤寂。
事實不然,當我完全處於自處狀態時,自然會啟動強大的內在自我對話系統,所有感官頓時達到極度敏銳狀態,對異國的一草一木有更強烈的感受,對眼前的所見所聞有更深刻的體會。
獨在異鄉為異客,此刻內心的獨白是否正向,至關重要。
好在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,我的內在對話時時洋溢著快樂、溫暖、積極與感動……,獨自一人時,我樂意讓這樣的內在對話持續著,成為一趟旅行開心與否的主要關鍵。
今天為了報稅,刻意拐進大安森林公園兩趟,選擇人跡稀少的角落來一趟一個人的散步……
處處生機勃勃......
好幾種叫不出名兒的小鳥在枝頭活蹦亂跳;松鼠與麻雀共享一地食物;
鮮花處處開,仰頭望向鳳凰花卻聞到玉蘭香;
繞進無人造訪的靜謐生態小池,遇見姑婆芋開了花,結了果;
認識了奇特的水生植物—木賊……
初夏,該是襖熱的,然而,一大片烏雲飄來,樹蔭下頗舒服!
擱下背包,打一回九九太極,順便也把蚊子餵飽了。
雨來了,我也該走了……
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大安區,走進這座城市綠肺,過去的一片黃土地,經過十幾年的涵養滋潤,綠樹成蔭、花開處處,蝴蝶鳥兒翩翩自來...
如今已能將茫茫綠意收進眼底了。
走出公園2號出口,「千山萬水」的雕塑映照著城市與我的身影,彷彿我正從千山萬水中獨自走了出來…
一個人,寂寞嗎?
不~~一個人,挺熱鬧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