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過池上
池上鄉,有著得天獨厚的縱谷景觀,孕育豐富的物產,又有「米故鄉」的稱號,近年來旅遊特夯,是遊花東不可錯過的觀光勝地。
我怕世界太吵,一向往靜裡鑽,小村住宿第二站不選這兒,只於前進關山的中途下車,停留四小時,吃過池上米,然後隨意走走...
「走路」是帶有情調的,穿過街道來到通水巷,左顧右盼,每個角落星星點點的美,不愧是用心打造的熱門觀光地。
一陣雨來得突然,把遊客嚇走了,沒嚇跑我們,於是留下了這難得~~
與雲山、稻浪相擁的大氣魄。
風景優美的大坡池,過去是居民賴以為生的場所,現在是國家級的重要濕地,更是遊客必訪之處。
散步到大坡池,是一段美麗的路途~~
初到時沒有旁人,寧靜中帶著悠閒。
遠處一片小坡,坡上密植林木,一片深深綠意,引我們走去。
這一隅角落的湖岸,特別清幽宜人。
回頭過橋到另一側,走環湖步道,輕鬆涼爽。
農用橋道與清淺溪流佈滿藤蔓與浮植,古意盎然!
往一旁自行車道走去,又是一幅山雨欲來的景象!
緩慢行旅不貪多,在涼亭閒坐放空遠望,在美好之處杵著...
路過池上,悠閒走過大坡池,足已!
回程逛逛超大的農會,然後往火車站走去。
關山鎮
關山雖名為鎮,但人口卻是全國最少,且唯一少於一萬人的鎮。
當初找住宿,看到「迷路找路」這名稱,實在太好奇,於是退掉原先有電梯的旅店,改訂這間民宿。
當然另一個主因是,屋主非常有心,小小三層樓民宿,門口竟排滿了不下20部各式齊全的自行車,屋裡還有一排親子腳踏車。
這棟由中醫院改造的民宿很特別,一走到門口,就被一面掛滿茂密蕨類的洗石子牆吸引。
據說屋主是森林系畢業的,熱衷於種植各式蕨類,天井佈滿綠植,後院還有一片園藝工坊。
廊道、樓梯、天井、診間...,老房子老格局,充滿舊時光的痕跡,彷彿快要聞到了中藥味兒了...
黃昏微雨中,我隨意牽了一輛單車出門探路去。
(取車不用問、也不必鎖,而且車況極佳)
騎到年輕時曾住過兩次的「山水軒」前,停留、折回。
旅館前的這一排小葉欖仁,翠綠茂密,真叫人喜歡。
在關山的一日住宿,除了吃關山米,夜裡在漆黑巷弄裡散個步,清晨還逛逛熱鬧的早市...
清晨的天后宮周圍,傳統市場縱橫一大圈,熱鬧開市。
三棵60年的老茄冬,靜靜佇立在宮廟前,為人們遮蔭。
早餐後,我迫不及待再度騎上自行車出門去了。
關山環鎮自行車道長達12公里,值此清明過後,雖沒有一月份壯觀絕美的金黃色油菜花海,然而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田野,倒真是令人心曠神怡。
水草漫漫、圳水清清,遠處是關山車站,人口這麼少,車站怎的那麼大呀?
進入環鎮親水自行車道,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前行。
淙淙溪流、映照天光,兩側盡是整齊遼闊的水稻田。
綠油油的嫩翠秧禾隨風款擺,暢快騎乘的心情亦迎風翻飛。
無論在國內或國外旅行,我都熱愛騎上自行車隨意晃,常說肉咖走路會累,騎車不會累。
豔陽下毫無遮蔭、有點熱意,適時穿進綠色隧道...
灌木叢夾徑,被四周地綠意環抱著,充分感受途中各段景致殊異的農村風情。
我一路騎著,一邊呼喊著~~好暢快呀!
笑意自心底不斷升起~~
踩踏單車穿越綠徑,遠眺藍天白雲,近觀青山綠浪,耳聽風吹稻禾沙沙作響,關山鎮的鄉間景緻,真是迷人啊!
遠處有"亭",就該停下來歇息了!
看著「關山米倉」的解說牌,其實,真的不用看解說啦,眼前的這一大片榮景,早已充分說明了一切!
涼亭對面有個私人農園,整理得頗為雅致。
接下來是一段上坡路,六天的旅行不須拼命,環鎮就省了,我從涼亭處折回,改為左行,欣賞另一側阡陌縱橫的稻田與純樸的農村風情。
軟綿綿的白雲,竟然展現出一股千鈞壓頂的氣勢,大自然的能量未免也太神奇了吧!
最後踅進關山親水公園繞繞...
小湖與綠地皆美,園區正整修中。
來回騎乘六公里,我赫然發現一件令我百思不解的事:
全程從頭到尾只有我一個人,完全沒遇到半個遊客。
途中只有一位在地阿伯騎機車緩緩擦身而過,輕輕對我說了一聲「謝謝」,我的心揪了一下,猛然想起check in時,屋主得知我們旅行台東六天,也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:「我要替台東謝謝你們」。
關山環鎮自行車道規劃的如此完善、貼心、便利,分明美得令我癡迷陶醉,四下卻空無一人,到底~~關山的旅遊怎麼了?
後來鹿野民宿主人說出了他的觀點:「台灣人喜新厭舊」,
他擔心幾年後池上也可能有此命運!
真的是這樣嗎?
或許,旅行就是一種目的,期待每天的生活裡獲得驚喜,於是熱門奇異的打卡景點不斷推陳出新。
至於我個人呢?
人在關山不會「迷路」~~
大自然一直都在,山脈矗立在四周,因風雲而變幻,稻田隨四季更迭色彩,河川始終潺潺流淌,山水充滿生機與活力,永遠保有新鮮感!
帶著如孩子般的好奇心,睜開雙眼、敞開胸懷,我在關山「找路」,找到外在氛圍與內在心境合而為一的靜謐!
我好喜歡這一種魅力啊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