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iff說他此生從未到過嘉義市,興致勃勃地上網作功課,發現台灣好行「光林我嘉」線頗適合沒有自駕的我們,我也因太極班同學推薦嘉義縣「隙頂」這個好地方,於是安排了這趟嘉義三日小旅行。
D1:台北-嘉義(約2hr30')-皇爵飯店(寄行李)-花磚博物館(步行,排隊人潮多,略過)-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(步行)-檜意森活村(步行)-嘉義公園(搭好行)-蘭潭(搭好行)-文化路夜市(搭好行)-回飯店(步行)
好行網站上寫著:為推廣嘉義市觀光產業,嘉義市政府申請嘉義市台灣好行觀光公車路線-夜間觀光暨林業文化線(光林我嘉線),提供遊客搭乘嘉義市台灣好行觀光公車,以看蘭潭噴泉、遊檜意森活村、逛文化路夜市等為主題,漫遊嘉義市旅遊景點、古蹟、商圈及林業文化,發展觀光產業。
我們利用第一天下午與第三天下午,以步行+「光林我嘉」線走訪了嘉義幾處名勝古蹟。
「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」
從飯店步行到鐵路園區並不遠,但三月嘉義的下午時分,竟然快讓人曬昏了頭。
好在園區內有一排大樹,樹下設置了類似火車的座椅,可稍解煩熱。
這裡是阿里山小火車的大本營,裡面收藏著各式各樣的機車頭與廠房設備,更備有機關車庫、修理工廠、停車場、車廂清洗場 ...
超有意思的車廂廁所
轉車台
就像個鐵路博物館,鐵道迷到此必定樂不思蜀,不容錯過。
「檜意森活村」
這是我比較無感的景點,或許是因為遊客太多之故。
一片舊時日式宿舍的風貌,裡頭全是各有特色的商店,小小的戶外庭園與老樹休憩區,商業性十足。
走幾步路可看到市定古蹟「北門車站」
天氣實在太熱,對這片「檜意森活村」完全沒有快意感,倒是坐在檜木簷廊下等車,是此刻最幸福之事。
「光林我嘉」線來了,很開心登上活潑有特色的公車。
「嘉義公園」
下車後從側門逛進「嘉義公園」,發現整片公園枯枝落葉掉滿地,一片荒蕪感,我嘴裡碎碎念:是缺乏經費、人力不足嗎? 百年公園竟乏人照顧。
直到離去前才發現,原來有細心整理的門面在另一旁。(這也差太多了吧!)
位於嘉義公園內高62公尺的「射日塔」為嘉義市新地標。cliff和我一直不解,建這麼一座塔的用意何在?我私心認為,如能減少人為建置,把經費拿來認真整理公園,讓它能真正展現出百年的意涵,該有多好啊!
公園內最讓我們喜歡的是「昭和j十八」
這裡是市定古蹟-史蹟資料館,前身為日治時期辦公室的博物館,展示著追溯城市歷史的照片及地圖。
園內日式建築採用阿里山檜木搭建,館內充滿檜木馨香。
在這裡輕鬆享用午茶,氛圍極好。
園內剛好舉辦了「悠悠縱谷」畫展。
頗喜歡畫家翁明崖的作品,看一眼,馬上就能感受到縱谷藍天綠地大海的遼闊開暢之感。
畫作展示在獨特的木系與燈具之中,倆倆結合,看在眼裡全都是藝術品,與蒼白牆上展畫的美術館相比,在這樣的氛圍下欣賞畫作,多麼令人歡喜呀!
戶外庭園內也很有看頭,有高大老楓香,雕刻細緻的石椅、可愛的石猴像...
整座園區既優雅又充滿古意,值得慢悠悠的遊賞。
看到有遊客租借和服,穿著夾腳拖走碎步,宛如身在日本,其實我內心正在os:到底要穿什麼才能體驗台灣風情呢?
續搭「光林我嘉」線前往終點站「蘭潭」
下車處在「觀賞樓」附近,登樓可將蘭潭美景一覽無遺。
(眼前這一幅是陳澄波的嘉義蘭潭畫作)
蘭潭風景區又名蘭潭水庫,至今仍是嘉義地區自來水的主要供應源。
之後沿水庫旁的環湖公路步行一段,走到「月影潭心」。
這是近期建置完成的新地標,整體是由鋁片縷空編織而成,如鳥巢構築在潭水之上。
名稱更是具有意義「月影」代表「泛月」美景,「潭心」為湖心波紋,諧音「談心」則為遊潭閒情,傳達蘭潭之「月、水、遊潭」的地景意象。
黃昏清風徐來,湖潭清澈開闊,總算體會到「光林我嘉」的一點樂趣了。
回程在文化路下車,一看到超長的文化夜市,心裡就想著「砂鍋魚頭」、「嘉義雞肉飯」、「冰果室」...然而眼前擁擠的人潮讓我們卻步,決定就開開眼界逛逛即可,至於吃~~還是找間有冷氣乾淨的店吧!
第三天下午,我們逛進了「嘉義市立美術館」
嘉美館建築可分為古蹟棟及本館兩個區域,涵蓋一個小小庭園。
古蹟棟建於1936 (昭和11)年,為三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,那冰綠色的窗門框,深深迷惑著我。
還有圓窗、迴旋階梯、木扶手...,充滿了古典風格。
在兩棟老建築中,擴建一挑高之玻璃盒子,增添視覺上的穿透性。
繞了建築物一圈,只參觀到《禁山14號》--劉千瑋個展,是一個關於一棟房子的藝術計畫。
走出美術館,我懷疑我是來參觀建築物而非美術展品,偌大的展館看不到什麼展覽作品,如果這地方僅成為拍照打卡的網美點,便失去了名為「美術館」的意義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