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月潭騎過最美的自行車道後,這一天買了環湖巴士一日券(80元),開始搭車環潭、走步道。
三.慈恩塔步道
無論身在日月潭哪個方向,只要一抬頭,幾乎都可以望見位於沙巴蘭山上的慈恩塔,這座塔可謂日月潭的著名地標。
(水社壩...猶如海上仙山的慈恩塔)
搭上環潭公車,不知繞過幾個彎,直到車上僅剩我一個人,這才抵達慈恩塔站。路牌顯示,從下車處一路向上到慈恩塔,約有900公尺遠。
走一段柏油路到小型車停車場,即見慈恩塔步道,登山步道長約570公尺。
沿途古木參天,綠意盎然,石板步道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原理,雖然是一路向上,不過步道寬闊平坦,天氣又陰涼,走來並不會感到太吃力。
步道每隔100公尺,在石階上刻有數字,讓人心裡有譜還有多遠即可到達,挺貼心的。
行約200公尺,可從樹叢間略見一小湖面;
行約300公尺,可望見慈恩塔露出一點兒塔頂。
雖然登上慈恩塔頂視野遼闊,望向潭面,可以明白日月潭名稱的由來,還可沿著欄杆做360度景觀巡禮,可惜今日不見陽光,視野不佳,所以我不打算登上塔頂。
只是在高聳入雲的寶塔周圍繞繞,踩著高塔下方好大一片細細的白色小石子,一剎時錯以為來到了白茫茫的北國,如入仙境一般。
行館周圍遍植梅樹,值此歲末冬寒,滿園梅花已開始吐蕊,等待寒梅綻放、清香撲鼻的一番盛景,不遠了!
四.伊達邵親水步道
伊達邵步道全長2.4公里,起點位於中華電信旁,途經日月潭纜車站至水蛙頭。我本想去看看水位指摽的九蛙疊像,但水蛙頭步道封閉整修,與它無緣。
因為計畫在伊達邵用餐,於是我反其道而行,從慈恩塔搭乘公車在日月潭纜車站下車,往汽車收費閘口的左邊行去,即可見步道的指標。
這是我走過最最輕鬆的一條步道,從纜車站至伊達邵遊客中心約900公尺,十來分鐘即抵。
棧道沿著潭畔鋪設,依山傍水,幾乎沒有坡度。沿途邊坡有許多原生的筆筒樹與竹林,景色優美又好走,走來相當暢快舒服。
穿出樹林,潭面景緻隨之遼闊開來。
伊達邵碼頭是搭乘遊艇的重要據點,我來此除了欣賞湖光山色之外,順便吃午餐。
吃什麼好呢? 實在不想窩在小小的餐館裡一個人埋頭猛吃,於是在街心尋尋覓覓,外帶了一份B套餐:火烤山豬肉+小米粽(小米粽很特別,有機會一定要嚐一嚐喔!),再外加一杯咖啡,然後找到最靠近潭邊的八角涼亭,以面潭的絕佳視野吃景、吃午餐,兩樣都好吃!
地震後重建的伊達邵碼頭廣場與船隻造型的伊達邵遊客中心,極具設計美感,碼頭長堤有可愛的綠蛙相伴,八角亭與對岸狀似飛碟的纜車站遙相呼應,日月潭多樣的風貌,很有趣。
五. 松柏崙步道(文武廟)
簡單愉悅的午餐後,我繼續搭乘往水社方向的公車,在「松柏崙步道」站下車。
步道入口位在文武廟與孔雀園之間,有A B兩個入口,必須來回折返。
我從B入口進,看到臨潭處設有幾個挑夫意象的雕塑,原來,在日月潭未蓄水時,這裡是重要的挑鹽古道。
從平緩的柏油路行至「蔣公雕像」牌坊處,步道分左右兩條,我選擇往景觀台前行。
沿途遍植竹林、杉林、油桐、櫻與楓樹,健腳者說全程幾乎都是緩坡,走起來毫不費力。
實際上是蜿蜒曲折的密林小徑,而且一路直直下,我考慮自己膝蓋不佳,不須勉強,不打算走到展望台眺望溪谷、漁村,於是在300米處決定折返。
回到「蔣公雕像」牌坊處,朝A入口文武廟的方向走出去。
稍微拐個彎,看到山壁上斗大的「文武廟後山公園」,便向上行去。
這兒建有後山花園,是一個環廟步道。
文武廟背山面湖,地勢雄偉,風景秀麗,幾乎是每到日月潭必會前來朝拜的寺廟。不過,我從來未曾登上後山往下走,今天,第一次以這種角度看文武廟,有一種很奇特的視覺感!
1969年文武廟再次重建為中國北朝式的建築,規模宏大、氣勢磅礡。
我從最高處的櫺星門向下俯視,整座廟址敞朗,座落平穩,意態寬舒。
從後殿觀景台,向遠處眺望日月潭,視野遼闊;
朝前方,則見黃瓦紅柱的崇高廟殿;
向下,看到的是大成殿「九龍戲珠」的「龍蟠」,而「基臺」下方,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水泥浮雕,處處皆是精雕細琢、栩栩如生!
續往下,是武聖殿、水雲宮,儒、釋、道諸神共居一堂。
最前方的「山門」,形態高聳挺拔,廟前廣場兩側巨大的朱紅色石獅,也是遊客注目的焦點。
我這一路從山頂往下走,一路讚嘆這座宏偉的建築,就鑲嵌在壯麗的日月明珠之上。
(年梯)
然後,走到最下方,倚在圍欄上眺望遠方~~山雨欲來的詭譎風雲…
這時節走步道的人真是少之又少,有時擦身而過僅兩三人,甚至在伊達邵親水步道上只遇到過一個人,走到 了「 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」的境地,此刻我才明白,原來走步道是冷門活動啊!
日月潭有諸多步道,除了我走過的這五條之外,還有大竹湖、後尖山、貓囒山步道…,相當豐富多元。
選幾條步道走走,也是漫遊日月潭、享受林間與湖景的好方法呢!
友人在蘇澳煙波四季雙泉的「卻書閣」牆上,讀到朱熹的這首詩:
哈!「不如拋卻去尋春」...緩慢行旅,真正合我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