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峰湖為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,晨昏變化萬千,四季風情各異。
既然住進翠峰山屋,造訪翠峰湖當然是一定要的。
林務局官網上介紹:翠峰湖環山步道全長3.95 公里,海拔介於1,900 公尺至2,000公尺之間,提供春浴新綠、夏洗雨霧、秋賞紅葉、冬觀白雪的四季體驗。
走過太平山三條步道,這是我覺得最有"深度",但也是讓我最緊張的一條步道,為什麼呢? 請容我繼續說下去。
翠峰湖環山步道,環繞著翠峰湖周遭的山林,有東西兩個登山入口。
我們一行五人一早由東口進,只走了300公尺的木棧道,就輕鬆抵達距離翠峰湖最近的一座觀湖平台,眺覽翠峰美麗湖景。
天朗氣清、碧空如洗,與清晰的翠峰湖面,構成一幅亮麗優美的圖畫。
觀湖平台前的解說板上寫著:翠峰湖環山步道是全世界第一條國家級的"寂靜步道",我非常好奇,到底為什麼這麼說…
由於同伴昨晚身體不適,行走有點困難,我們說好看看湖,最遠走到觀日景觀平台就好。說好的事,最後我卻與同伴走散,獨自晃進山林裡,讓他們在觀日平台上等不到人,又折回觀湖台痴痴的等。
因此,我得到了一個新封號--豬腦袋。
話說觀湖平台上有個團體,興奮聊著天,我很怕吵,不想待在那兒,下了平台四處張望,見不到同伴,於是獨自一人向前行。
步道的前一公里路,是寬闊平緩的碎石子路,走來十分輕鬆。我邊走邊看路旁的生態解說牌,自覺看得仔細、走得緩慢。
心想,同伴應該早已遠遠走在我的前方了--
這是豬腦袋第一次浮現的錯誤判斷。
來到觀日景觀平台,遠望整座山巒一片綠,我在此等候一段時間,仍不見同伴。這時,豬腦袋再次啟動—他們肯定走在我的前方。
望著解說牌上寫著:檜木森林中的寂靜殿堂
「肉眼看不見的,才更重要。」(聖愛修伯里.小王子)
嗯~~有理!
於是,慢慢登上階梯,進入了密集的造林區,就此踏上了錯誤的一步。
寂靜是一種邀請 也是一種喚醒~~
此步道大部分路段罕有人行活動,加上受到地被植物、枯枝落葉層、苔蘚植物等覆蓋保護,少見地表裸露或流失現象,形成了密林中的苔原。
傾聽 帶來了遙遠的連結
除了整片杉木林,還夾雜著檜木巨木,處處有倒木殘根。
走在這座幽深的綠林苔原,讓我感受到有如侏儸紀公園般的神祕氛圍。
我刻意避開所有人群,讓前後空蕩蕩,想辦法排除煞風景的交談聲。
若非如此,如何能享受靜寂的最高境界…
此刻,除了清風拂面與我的窸窣腳步,連鳥鳴聲都很難聽見,真真正正是非常寂靜的一條步道。
整條山路為保留原始風貌,步道全程採用生態工法,以不破壞原始地表、不干擾底層動物為原則,使得這條山徑充滿了原始生命力。
由長條木頭鋪成的獨木橋式步道,很好走。
我以非常愛戀的心情,走過這一段猶如綠毯的苔原區。
行至白木林,我站在觀景平台上張望,依舊不見同伴身影,問過幾位山友,都說沒見到,直到此時,我這顆隨便想的混沌腦這才終於醒悟…
糟了!同伴們並沒有進入山林,我立馬打電話,更糟的是山中完全沒有訊號,我得趕緊回頭才是。
這時看了一眼地圖,路過的山友說,都走過一半路程了,要回頭也難,不如往前走吧!
無可奈何,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前行,繼續穿梭在環山步道的茂密森林裡…
巨大的中空檜木
台灣扁柏 跨腳挺立
依附別人肩膀而長的台灣杜鵑
接著有一段陡上陡下的路段,想著同伴們在艷陽下枯等的心情,我開始緊張,不得不加快腳步,完全不敢稍作休息。
擔心讓人久等,心裡有點兒慌,但我告訴自己,要向植物學習:
生命的成長只有原則,沒有固定的樹形樣態,即便跌倒也要奮勇向上!
下完最後一個陡坡,電話通了,領隊老大說:”再不快點下山,要把你丟包了”
好在接下來是平緩的環山步道,我速速前進。
走到昔日晴峰線運材軌道,這兒有個展示站,一旁有個木棧階梯通往雙層觀湖平台,可一覽整座葫蘆形的翠峰湖,不過,我沒登上,匆匆路過。
繼續往西口前進,從八號木橋開始(環山步道共有十座橋),每一條橋上都可以眺覽不同角度的翠峰湖。
這是一段非常好走的觀湖山徑,建議不打算走全程的朋友,可以從西口進入,從一號橋開始一路欣賞湖景,走到八號橋,然後登上觀湖平台,輕鬆愉悅、賞心悅目。
最後走完約200公尺長的枕木碎石子土階下坡路之後,抵達西入口,領隊老大從東口開車過來接我,謝罪時間到了…
親愛的…讓你們久等了,請原諒我這隨便想的混沌腦,鞠躬 致歉!!
翠峰湖環山步道全長3.95KM,一般步行時間約2.5小時。我陰錯陽差享受了國家級的寂靜山徑,僅用2小時走過全程,完成這條充滿原始生命力,且兼具山林密苔原與翠峰湖美景的環山步道。
想給自己小聲拍拍手,但…我不敢啦,還是低調點吧!!
後記:
寂靜是一種喚醒~~
與自然相處 懂得平衡取捨~~
呼籲進入步道者降低音量,儘量減少交談,用心享受國家級的寂靜步道。
(見到有人帶著擴大器放音樂,行走於環山步道裡,無言...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