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荷蘭的認識,得自於教科書上的敘述,它曾經在17世紀統治台灣三十多年,知道Netherlands是「低窪之國」之意,是個處處與海爭地的國家,一提及荷蘭就想到風車和鬱金香,僅此而已。
(荷蘭政府已宣布從2020年1月起,將正式停止使用「荷蘭」這個叫法,改用「尼德蘭」)
原本的單國西班牙之旅會變成西荷兩國,主因在六人團當中的三位要人只能玩21天,我本著飛越千萬哩,千萬別匆匆來去,既然所有人都在阿姆斯特丹轉機,那麼閒人就順便玩荷蘭吧!
這個順便,讓我旅行荷蘭的這十天,留下了非常深刻美好的記憶…
荷蘭十天的行程安排是:
阿姆斯特丹二晚+羊角村一晚+阿姆斯特丹二晚+烏特勒支一晚+鹿特丹三晚。
話說在阿姆斯特丹停留四晚,實際上只有兩個整天和一點零碎時間。
荷蘭十日的重頭戲是參觀梵谷美術館和荷蘭國立博物館,一天參觀兩座博物館挺累人的,但因為兩座相距只有5分鐘路程,只得如此安排,卻也成就了非常豐富精彩的一天。
參觀梵谷博物館,內心湧現出無限感慨、感動與感謝…
博物館方非常有心,在我即將出發前寄來一則影片,第一幕是工作人員穿著制服舉著我的英文名牌走出來,歡迎我們到訪,令人相當感動!
梵谷博物館主要收藏荷蘭著名畫家梵谷的作品,其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,還有其同時代者的作品。
畫作依據梵谷生平各時期編排--自孩提時至其各種感情階段,直到其去世。並展出梵谷的畫具,以及他寫給西奧的850多封信。
在梵谷一雙深邃的巨眼下進入博物館,七幅自畫像讓我深深著迷,接著循展間一間走過一間,無數的畫作彷彿濃縮了梵谷的一生。
聽著語音導覽,感受梵谷一生的糾結顛沛,他與弟弟西奧如知己般的堅貞情誼,既感動又感慨!
重點展品包括《吃馬鈴薯的人》,《黃房子》《在亞爾的臥室》,《保羅·高更的椅子》以及其三幅黃色背景的《向日葵》之一。
很欣賞這幅《盛開的杏樹》,因為喜歡,三人都買了這圖案的購物袋呢!
《樹幹與樹根》,說是梵谷遺作,筆觸的律動、強烈的表現力,卻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光華。
(正反看都是一幅畫,據說博物館還曾經掛反了呢!)
由衷感謝~~梵谷短短三十七年歲月,創作藝術的奔放生命力,留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畫作,如今我們有幸能親眼目睹如此豐富充滿力量的畫作。
特展區在一樓,很幸運遇上了米勒特展,過去在書本雜誌上看到的晚禱、拾穗、播種者…,其真跡近在眼前,感覺很幸福!
達利畫作-晚禱
下午參觀荷蘭國立博物館,高挑的拱頂、精美的彩繪玻璃,這是荷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。
博物館收藏一幅世界名畫 – 林布蘭的「夜巡」,此鎮館之寶正在維修,雖被巨大玻璃圍住,看著畫仍感震撼。
上午非常認真地參觀,下午就輕鬆逛,先逛進海權大國的航海室。
沒想租導覽,善用谷哥大神,搜尋到十大名畫,我們就如同尋寶一般,一件一件尋找,也感到十分有趣…
很喜歡維梅爾的幾幅作品。
台夫特的青瓷很特別。
有網友說它看起來有點詭異。
這宮廷上流用品,價值不斐呢!
還有來自世界的藝術精品,館藏真是豐富。
最後走到「研究圖書館」,這也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。
很壯觀的設計,不只是用在藏書,裡頭還真有人在寫作、閱讀呢!
眼睛看得飽飽了,耳朵也沒閒著,館外的迴廊有兩組四重奏,演出精湛,聽得非常過癮!
隔天寄好大行李,輕車簡行前往羊角村住宿一晚。回到阿姆斯特丹那天傍晚,我們搭上免費接駁船到對岸的NDSM-werf藝術區。
隨意走走晃晃,看看高樓新建築,與古老中心區完全不同的氛圍。
抬頭仰望,高空上竟然有人盪鞦韆,看得手心直冒汗…
進視覺藝術中心逛逛,不買票進入也可免費寄背包,寄物櫃不以號碼而是以名影星照片作為標記,很有意思。
我選了卓別林,看著他心情特別愉悅。
另一天因為不想在人擠人的阿姆斯特丹遊蕩,所以選擇臨近城鎮來個半日遊。利用回程到中央車站,搭上2號電車 (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最美麗的電車路線之一)遊車河。
沿途穿過了市區的精華地段,可以到達許多知名觀光景點,像是中央車站、水壩廣場、博物館廣場等。
從車窗向外望--古老的建築、擁擠的遊人...
駛離熱鬧的中心地區,越行越遠越稀微,幾乎不見人影。
這樣一路搭到阿姆斯特丹的西南方終點站,把這座城市看個夠!
交通Tips:
1.荷蘭十日搭火車公車全程使用OV卡(在荷鐵櫃台購買,說明得非常清楚)
2.阿姆斯特丹中心區住宿很貴,改住Stoledijk站,距離中央車站僅一站,很方便。
3.梵谷博物館很熱門,最好事前預約,從中央車站可搭2號或12號電車。
4.梵谷博物館步行5分鐘可抵國立荷蘭博物館。
5.荷蘭用餐時間與台灣差不多,不像西班牙那麼晚,車站的簡餐店大約七點多就開始收攤了。
6.從中央車站後站出站,可搭乘免費接駁船到NDSA-weif藝術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