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島位于東海之濱,在膠州灣之入口處,背山面海,形勢天成。
青島嶗山則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,有著“海上第一名山”之稱。
傳說秦始皇、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,而丘長春、張三豐也都曾在此修道。
旅遊網上評點說:“清新而濕潤的空氣,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,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,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内涵。
出發青島前,我在螞蜂窩、攜程網上看到了許多遊覽嶗山的負評,諸多因素讓我一直猶豫不決,去或不去?
嶗山山路多階梯、搭乘大眾運輸得起早趕晚、包車擔心被坑...
漫遊團的宗旨是閒散與舒心,舉凡麻煩事盡量屏除,所以始終沒把嶗山排入行程。
前往太平山那一天,搭到呂師傅的出租車,與他聊到這些問題後,決定包他的車前往嶗山景區一日遊。(後來也確實被帶去農家宴與茶行,但還算平和,沒有不舒服感)
嶗山景區很大,主要包括巨峰、流清、太清、棋盘石、仰口、北九水、華楼幾個遊覽區,想遊遍大概要花上四天的時間。
由於流清、太清、華嚴和仰口,均屬於沿海地带,同一條遊覽線上,肉咖就選擇其中兩處,淺嘗即可!
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,風景區山海相連、海天一色、雄偉壯觀。
出租車經仰口開到法顯廣場停車,第一站是華嚴寺。
一路上山就已深深感受到花崗岩叠石風貌的奇特,與台灣的山形截然不同。
法顯大師銅像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而成,聳立在雲霧縹緲的險秀奇峻山勢之前,栩栩如生~~
彷彿望見這位東晉高僧千年前西行取經的堅毅與氣魄。
我們從停車場經華藏世界門,(要進入佛家的大千世界,必須通過這座山門),走蓮花路,到達寺前路。沿途綿延不斷的階梯,令肉咖憂心,若非蒼松夾徑,翠竹成林,還真是不想一路向上。
華嚴寺前路西,有塔院,是寺中歷代住持的藏骨處。
肉咖入内轉轉,看看蒼松與古簷,夠了!
行百里半九十亦無妨,不想繼續往上爬,嶗山現存的唯一佛寺就此略過,回頭是岸!
接著前往太清宫,嶗山道教最鼎盛的地方,裡面有逢仙橋、嶗山道士、降雪茶花等景點。
我個人很喜歡這一區的景致。
往下清宮的青石板路上,遙望遠處是碧海連天的壯闊美景;
舉頭回望則是青松怪石,氣勢不凡。
一路直通太清宫外,可以從山上俯瞰太清廣場。
這條秀麗之路,一路向下~~
沿途古樹參天,林蔭夾徑,郁郁葱葱,走來並不覺太累,反倒是氣舒神爽。
在太清宮售票口,導遊兜攬著,因為收費不貴,就請了導覽解說員。
聽聽道教文化與歷史,尤其是太清宫内的古樹非常有名,隨便一棵都是上千年,聽了解說更能認識宫中之寶。
道觀中林木蒼郁、花繁草茂。
這顆巨大的榆樹為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,所以把它稱為"唐榆",因為
它樹幹盤曲,形狀似龍頭,又被稱為"龍頭榆"。
解說員要我們摸摸老龍頭,一世永無愁;摸摸老龍背,長命到百歲。
(漫遊團搞笑:拍拍龍背,年輕十歲、叫我辣妹)
院內的銀杏、古柏,相傳樹齡更長。
今天走的“太清宮景區”包含:太清海灣廣場-太清宫-老子銅像及老子路,是嶗山的道教精華所在。
登上高台,在老子腳下的"道德經"繞一圈,無暇細看,回家再翻出來慢慢讀吧!
回程搭上景區接駁車到停車場與司機會合,然後下到海灣邊,看看海拍拍照,景致令人心生錯覺,猶如身在歐洲。
遊嶗山如果霧氣太大,基本上什麼也看不到,今日倒是個能見度高的好天氣。
青島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:千難萬難,不離嶗山!
行前考慮再三,差點兒放棄的景點,讓我們欣賞到山與海與道的奇異結合,見識了嶗山景區獨特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,真不愧為到青島必遊的"道教名山"。
唯一不美的是:回到酒店,每個人都鐵腿哀哀叫。
果然是肉咖一族,無誤!